生成式 AI 的广泛应用是否会削弱人本身的创造力?
- 作者: 刘杰
- 来源: 技术那些事
- 阅读:255
- 发布: 2025-07-19 10:29
- 最后更新: 2025-08-23 06:57
今天从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,生成式 AI 的广泛应用是否会削弱人本身的创造力?网友们各抒己见。自己也想谈谈对 AI 的看法。
个人认为,万事万物,总有好的和坏的一面,懂得扬长避短,才能发挥工具的优势。
目前ai 提供的内容,有些还是蛮不错了。本人从事互联网开发十几年,各种厂也呆过。从经验而论,现在 ai 代码提供,在有上下文的前提下,一些代码质量还是可控的。基本能够按照本人意愿进行代码的扩展迭代,但是还是需要不断人工干涉,否则,生成的代码质量可不总是按照你想的发展。

仅从结果上看,一般情况下,只要你提供的描述够精确,代码运行的结果基本能够保证正确。不过,要知道,进入每一个团队,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开发规范。规范这东西不是说对错,而是一种指定好的风格和习惯。这个东西没有上下文,ai 基本是完全遵守不了的。代码基本上没法提交。然后,抛开代码规范不谈。再说代码的质量,所谓的质量其实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比如我这里指的质量,就是说代码的格式,易读性,复用性,扩展性。这些方面 ai 也不会顾虑太多,当然可能也是我没有严格给他一个所谓的标准,因为这个标准,确实也不太好用条款一一给出。大多也是些经验的结果。导致 ai 给出的代码,其实并不是太合我意。需要多次去纠正,提示他改善,才能慢慢达到目的。感觉这个过程,可能比自己写一段自己还算满意的代码花费的时间并不会少。不过好消息是,我们可以根据他的逻辑设计的过程,自己根据需要调整一番,起码在某些细节的编写或测试上,还是能减少些时间的。
最近一段时间,网上各种炒作,有了ai帮助,新手小白秒变程序大神。瞬间完成一个高大上软件制作。这种噱头也就是偏偏不专业的行外人士。真正写代码,是需要根据业务和需求进行定制的一个过程。这种事本身就是程序员存在的前提。
普通人只知一分钟道完成了一个软件,但是这个软件是客户需要的吗?就像你喜欢穿新衣服一样,当你有了一台可以生产任何款式的新衣服的机器时候,开始的时候,只是在关注机器有求必应,几句话能生产一件"新衣服",反正是你之前没有的。但是,一旦这变成你的需求的时候,你就会开始有要求,这不好,那要调。一旦有了这样的需求。你就会发现这个设备难以控制,原因并不是机器不智能,也许实际却是你自身问题。
问题的本质是,你无法跟这台机器进行有效沟通,机器无法理解你的原因不是不够智能,而是你本身对这些知识的匮乏,导致无法精准的去控制产品的各个细节。

所以说到最后,我认为 ai 说到底还是各个工具,一个更智能一点的工具。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。金箍棒厉害那是因为孙悟空在用,在孙悟空拿走之前,他就是定海神针铁,用来测海水深度的一把尺子。而孙悟空有了金箍棒才成了后世家喻户晓的孙悟空,金箍棒到了孙悟空手里,才成了无人不知的金箍棒。